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鸿胪卿发展历史(鸿胪寺卿是干什么的)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3-07-20 11:07:12 50

汉朝设置的大鸿胪是什么官职。

大鸿胪相当于现在的相当于外交部长。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大行令。大鸿胪秩为中二千石,有丞。

西汉景帝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始改大鸿胪,秩中二千石。

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相当于现代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四品官。

鸿胪寺卿是什么官职?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

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

大鸿胪相当于现在的相当于外交部长。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大行令。大鸿胪秩为中二千石,有丞。

负责国家的朝会、宾客、吉凶礼仪之事的官,大概相当于现在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正四品的官职分别有以下几种。通政使司副使,是通政使司的副职。通政使司主要负责各地与朝廷的奏章公文的来往。

鸿胪卿”。北魏亦称大鸿胪卿,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三品。北齐改称“鸿胪卿”。魏晋南北朝接待宾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职移归尚书省主客曹,本官渐成专司朝会礼仪之官。

鸿胪寺最早的作用是用来?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

到了宋朝时期,鸿胪寺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待朝贡的使臣,给赐送迎及国之凶仪,同时还有祭祀祠庙等诸多共用。鸿胪寺下面,又设置一些驿所和礼院,各自接待各自负责的区域。

汉明帝见到这两位高僧,十分地高兴,下令让两位高僧暂时住在鸿胪寺,鸿胪寺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是掌管汉朝外交事务的部门。

鸿胪寺要引导官员行礼。皇帝出入宫廷,由鸿胪寺传百官迎送。遇皇帝出巡,鸿胪寺要率领地方官在皇帝经过之地接驾。各项典礼有失仪者,要掺劾议罪。鸿胪寺最早出现于秦朝,只不过当时叫典客,到了汉朝又叫大行令。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比如古代的大理寺,主要的作用就执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

是僧尼驻锡以修行办道的处所。印度最早的寺院,是佛陀在世时,设立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及舍卫城的只园精舍。

鸿胪的介绍

1、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

2、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后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改名大鸿胪。新莽改为典乐,东汉复称大鸿胪。

3、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成帝时,将典属国所辖职务并入。

4、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汉书。

5、鸿胪寺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鸿胪寺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注音是:ㄏㄨㄥ_ㄌㄨ_ㄙ_。拼音是:hónglúsì。结构是:鸿(左右结构)胪(左右结构)寺(上下结构)。

文章目录
    搜索
    疑难解答指南 www.zbe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