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一首斥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涛篇,出自一位巾帼女杰之手。她就是廖仲恺的夫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何香凝。
一、与十九路军共赴国难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东三省,栖身于异国他乡的何香凝心情分外沉重。她再也无法对祖国的被辱坐视不理,就在这年11月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第二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争爆发。何香凝亲赴抗日前线,积极声援十九路军抗日。
1月30日,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年过半百的何香凝不顾个人安危,抱病率救护队和慰问队,亲赴吴淞前线,慰问前方抗日将士。特别是她在太阳庙所作的声泪俱下地演说,更道出了抗日将士和上前线慰问的爱国青年的心声,振奋了他们的斗志。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还记忆犹新,当何香凝“中国不会亡!中国没有愿做亡国奴的人!我们的老百姓都爱我们的国家!日本人在10小时内扫平上海的狂妄恫吓已被我英勇的十九路军粉碎”的高昂演说一停,太阳庙顿时响起震撼寰宇的“愿为反抗侵、保卫国家不惜牺牲一切”的口号声。
战斗在激烈进行,当时十九路军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和给养问题,天寒地冻,战士们仍穿着单衣和敌拼杀。何香凝在前方目睹这一切,对蒋介石拒付经费,愤怒无比。
从前方回来后,她立刻组织人力,在上海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为十九路军募集经费。她还亲自在上海东亚酒楼大厅,主办了动人心弦的义卖画展。
何香凝的正义、爱国行动,博得了上海无数爱国者的一支持和钦佩,名家荟萃,笔下生花,一幅幅优美的字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很快,这些字画就被义买的人们抢购一空,画展获得圆满成功人们纷纷向何香凝表示祝贺,她含泪向义买的人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并说:“这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胜利。”
在她日夜辛劳下,淞沪战争期间,她为十九路军共募集经费700多万元,给了十九路军物资上的极大支持。
淞沪战争越来越艰难,战争中伤亡很大,兵员严重不足,眼看形势于十九路军越来越不利。何香凝忧心如焚。她深知,淞沪战争胜败如何,不是上海人民凭热情支持所能解决得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蒋介石求援,派出援兵,方能挽救战争危局。
此时,心脏病、胃病一齐向何香凝袭来,医生多方劝说她必须卧床休息,否则有生命危险。但何香凝不顾医生和亲友的劝阻,抱病偕同陈铭枢、蒋光鼎一起从上海赴南京,为十九路军的存亡向蒋介石求援。
谁知,蒋介石要尽花招,表面上十分热情地宴请何香凝一行,实际中却对何香凝提出的援助寸一九路军一事避而不答。何香凝愤恨难平,丰盛的宴席,她一口未尝,站起身来对蒋介石道:“你这样做,恐怕以后我要与你绝交了。”一气之下返回了上海。
蒋介石不仅不援助十九路军,反而暗地里派员与日本侵略军密谈,签署卖国条约。何香凝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刻发表了“养电”,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为,她指出:“中日停战会议,我方如允签订丧权辱国之条约,我民众当一致反对,万难承认。”表明她的严正立场。
随后,她又作诗一首,赠与国民革命军第二五九旅旅长孙元良转前敌将士。她那首诗传遍十九路军军营,极大地鼓舞着十九路军全体将士的战斗士气。
二、流亡中的抗日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何香凝更是积极宣传和支持抗战。
整个抗战时期,她从国外回到上海,又从上海到香港,再从香港经海丰、兴宁、韶关到达桂林,饱受风霜、流离颠沛之苦。然而,不管何种艰辛险恶,都泯灭不了她爱国、抗日的雄心,不管流亡到哪里,她就在那里宣传、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1937年7月,她在上海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并亲自担任常务理事会主席。在成立大会上,她号召妇女要和在前方浴血奋战的男子一样,担负起争取民族解放的重任。要一心一意,出钱出力,献上每人的一份爱国之心。
为了培养妇女干部,进一步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她还举办了妇女救护慰劳工作训练班。
在何香凝的带动下,上海一批知名妇女、画家等,都积极投入义卖、募捐、宣传抗日等工作,如女画家李秋君、罗叔章、许广平、黄定慧等,都为抗日作出了极大贡献。
1938年初,时局日渐严峻,日伪横行无忌,何香凝只得离开上海去香港。这时何香凝已逾花甲,但她仍然坚持开展战时募捐和救济难民的工作,并曾亲赴广州和深圳探望和救济难民。
一次,她走进广州一所难民拥挤的祠堂里,边走边向难民问候。当走到一群生病的老年难民身旁时,她蹲下身子,给他们喂水、喂粥饭,亲切地安慰他们,还把带去的干粮、水果之类的物品分发给难民们。
她还积极支持宋庆龄在香港成立的保卫中国同盟,并担任中央委员,与宋庆龄一起努力开展募捐工作。她经常写信给海外侨胞求援,希望他们慷慨解囊、如旅居英国的陆晶清,就接到何香凝希望她在英国发起募捐的来信,陆晶清马上以何香凝的名义开展募捐,果然效果显著,很多人都仰慕何香凝的英名慷慨捐赠,很快募集到不少现金、药品、医疗器械、通讯设备和各类食品等。对这些捐赠的物品,何香凝亲自组织包装,将其一批批运往各抗日根据地,支援抗日根据地的军民。
最令何香凝无法忍受的是国民党内投降派、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她不顾一切,拿起手中的笔进行讨伐。
1938年12月,她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斥汪精卫》一文,怒斥汪精卫“不仅民族气味全无,连做人的良心都已丧尽”。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何香凝痛心疾首,与宋庆龄一道,奋笔疾书,分别于14日、18日致电痛斥蒋介石屠杀同胞的罪行,要求蒋介石集团“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的行动”。
在这一年里,她接连发表了《改组国民党的前后回忆》、《忆总理蒙难》、《实现总理三大政策》等文,斥责蒋介石集团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将导致祸国殃民的结果。何香凝的这些文章,唤起了国民党内部有正义感、民族感的官兵的救亡图存热情,他们在前方英勇奋战,为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好的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第二年,何香凝被迫离开香港,几经周折,来到了广西佳林。在这里,她过着自己耕种的粗衣淡饭生活,但她仍不忘抗日救国,同时以实际行动反抗蒋介石的假抗日、真内战政策。蒋介石曾有求于她,派人送去100万元作路费,请她去重庆,何香凝断然拒绝,并附上两句诗:“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将钱退给了蒋介石。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何香凝才离桂回到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