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是什么意思?
正文:朽木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在《论语》中,有一个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世界的小故事。原文是:“鲁兹到了之后,见了岳父,拄着拐杖挑担子。鲁问曰:“汝见主公否?”,我公公说,‘谁是老师,谁不勤快,谁不五谷不分?’,栽其杖而败。"。
文中的“公公”自然不是指鲁兹的岳父,而是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大师”是对孔子的尊称。春秋时期,诸侯的爵位分为公、公、子、公五类,而官员则是大臣、大夫、秀才三个级别。由于孔子当时只做了几天鲁的牧羊人,就用“大师”来称呼他。
听说鲁兹跟着孔子环游世界,有一天掉队了,我就问路边除草的老人有没有看到孔子。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鲁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之为“大师”呢?然后我不理鲁兹,又去除草了。
“四体”是指四肢,“四体懒”是指不勤奋、不工作;“五谷不分”就是不能区分五种常见的农作物。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对农作物的认识和了解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常识。在这里,老人讽刺孔子,不知五谷,不努力,只知道四处游说,不符合“大师”的称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然而,“五谷”指的是什么样的五谷?因为古代农作物种类少,孔子分不清,会被嘲笑。现在由于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有些谷物已经非常稀少了,所以估计有很多人不知道。
“五谷”是先秦典籍中常见的词,如《管子·清记》:“宜得而不得,则暴风骤雨,五谷皆伐,兵荒马乱。不要受伤。”《庄子·逍遥游》:“有一座山,那里有神仙居住。皮若冰雪,处子之身,不吃五谷,吸风饮露,甚为尴尬。”《李周天官集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孟子·滕文公》:“树艺五谷,五谷熟而人育。”等一下。但在先秦文献中,“五谷”并没有具体的定义,而是对所有农作物的统称。
直到汉代,几位经学大师对“古武”的注释略有不同。大致有三种。一个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笔记:“古武、麻、粟、黍、麦、豆。”一个是东汉末年学者赵琪的注:“五谷为米、粟、黍、麦、粟。”一个是东汉文学家王逸的笔记:“五谷、米、粟、麦、豆、麻。”。哪一种更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解释?我们先来区分一下这些纹路。
首先,“谷”在50年代简化字实施之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谷”,是象形的。上半部如流水或山脉,下半部为嘴状,用来表示两座山之间的水流或水道,指山谷。一个是“谷”,“楚”的铭文左下方是禾,指庄稼,其余是“壳”字,没有“吉”字。“褚”字的本义是指带壳的粮食。本来,就是两个字。简化字总表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用“古”。
第一,麻
大麻又名麻、大麻子,是一种农作物,形似芝麻,枝条高1米多,秋季成熟。它的种子可以直接食用,榨油(麻油),它的皮可以绞起来做衣服,做纸。古代多分布于黄河流域。《诗风七月》:《九月叔秋》,毛传:“秋,也。”《神农本草经》说“公名彪,母名彪。”。
第二,小米
黍(shǔ),又名黍,黍属,叶线形,种子淡黄色。剥皮后称为“黄米”或“黄米”。比小米略大,煮后发粘,可酿酒,做蛋糕。《说文》:“黍,草粘。”。
第三,小米
稷(粟),又名黍,北方俗称“黍”,其种子去壳为“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它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四。小麦
小麦,俗称小麦,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小麦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驯化栽培的,栽培历史已有一万多年。先从黄河中游传到长江以南,再传到朝鲜和日本。从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到了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到了大洋洲。
五、舒
蜀是豆类的总称。包括黄豆(黄豆)、绿豆、红豆、黑豆等。《春秋考证帖》云:“耕者最强。古代叫“shū”,汉代叫“豆”,现在叫“姬”。它是所有豆子的总称。但是,黄豆好吃,幼豆好吃,小豆好吃。”。
不及物动词米
水稻,俗称米和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亚种下栽培品种较多,华南是水稻主产区。
知道了以上六种作物,我们再来看汉代的注释。三注中,一注不含米,一注不含麻,一注既含米又含麻,但不含小米。哪个更合适?我们来分析一下“五谷”这个词产生的时期。
“五谷”最早的种植出现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当时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豫一带。所以“五谷”应该是典型的北方作物。从考古发掘和现在的作物分布来看,水稻是典型的南方作物,而大麻是典型的北方作物。其他四种作物,粟、黍、麦、豆,也是典型的北方作物,所以就先秦而言,“五谷”只能指麻、粟、黍、麦、豆五种,也只有这五种作物具有代表性。
汉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使中国的农业非常繁荣,所以农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和发展。随着西域的传入和当地的种植,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农作物,于是大米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所以这个时候“五谷”的注释就有了歧义。其实这只是当时经济作物的反映,而不是“五谷”二字的真正含义。
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直到金代末期。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以后,南方的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北方(然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随着作物的不断改良和选择,引进外来物种,如马铃薯、玉米、芝麻、花生、红薯等进入国内,成为许多地方的主要作物。于是,“五谷”逐渐成为一个统称,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名词,成为农作物。
所以,如果仔细研究,严格来说,“粮”是指麻、粟、黍、麦、稻(豆);如果是广义的,那么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以是五谷之一。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20/2/12玉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