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我在用手打字的时候,能感觉到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冒出来,但是突然用语音打字的时候,这一个想法记录下来之后,就连不上一个了。
我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是手写输入还是语音书写?
虽然在告诉自己手写更有利于思考和写作之前,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模糊的声音,但这个声音是模糊的,稍纵即逝的。
每次自己写都纠结。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语音输入的思考
从表面速度来看,语音输入很快,但是我感觉语音输入的过程有一个思维停顿的过程。
脑子里有一段时间的思考,然后通知嘴巴,嘴巴在语音输入法前开始语音输入。因为语音输入会有很多标点和文字错误,所以打完了还要回去故意修改。
当你修改完再次思考,却需要重新链接刚才的思维时,很有可能就找不到刚才的思考点了。
这样语音输入看似很快,但也有缺陷。
打字的思考
用手打字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手和脑可以同步。
为什么手和脑可以同步?
我很疑惑,然后想到可能是因为打字慢。
在慢慢打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写边思考,这样思考永远是连续的,中间没有中断,可以像光线一样自由延伸。
也可能是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保持思维和行动的一致。
原始森林里,老虎猛扑过来,大脑下达了逃跑的命令。主体必须同步无误地执行它。如果你想再跑一次,或者犯了一个错误,你就会死。思维和行动的一致性接近人的潜意识。
而人类语言的形成相对较晚,思维和语言的协调性远没有前者好。
优劣再对比
语音输入的优点是速度快。它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逻辑写作中很难保持思维和输入的一致性,错误很多。
打字有优点:思维可以保持连续的线性延伸,是一种基于思维的输入方式。但是输入速度慢。但也正因为如此,打字的准确率很高,表达也更符合严谨的书面语表达,所以修改的次数更少。
基于需求的实践方式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择输入法。
1.思考的角度
固定型思维输出
一个已有的想法或灵感,一本书里已经存在的一段文字,有时候这些东西转瞬即逝,所以及时记录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它们记在记事本或者folomo上,这个时候适合语音输入法。
然而,考虑到语音输入法的高错误率,少于五个单词的输入对于打字来说仍然是高效的。
生成性思维输出
比较适合在需要努力思考,发散和链接思维,考虑逻辑关系,延伸到新的思维领域的时候打字,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思考,不能太快。
文字修改,有时候一次只有一两个字,看起来是固定的思维输出,其实还是逻辑思维输出,还是适合打字的。
有人说,我要用语音输入法,可以吗?
可以,但是第一个条件是你要说得慢,并且用语言保持头脑清醒。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思维和语言的一致性。
2.文本呈现的角度
自我存储
灵感需要及时记录,摘抄已经固定成型。当用于临时存储数据时,适用于语音输入法。哪怕有一点点错误,哪怕语法或者逻辑不是那么严谨,毕竟读者是你自己,你看得懂。
通讯交流
直接在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上发语音,嗖一下就全发了,真的很快,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对对方不礼貌的行为。而且我个人也不喜欢听别人的声音。
但是,用手指慢慢打字,违背了交流的时效性原则。毕竟很少有人喜欢等待的感觉。
语音输入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可以快速回复对方,还可以向对方显示文字,让对方在任何场合都能得到你的信息。
外显展示
当你要形成的文字是作品,不管是小是大。当你要形成的文字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那你就不能只考虑,只要我自己看得懂。你要考虑逻辑的严谨性,表达的准确性,读者阅读的难易程度。
作品形成过程中所有的考虑都是我们在操作中的逻辑思维,只有打字和输入才是这个作品中最胜任的。
结语
对不同输入法的系统分析并不意味着在汉字的构成中使用单一的输入法。
以我笨拙的文章为例。在积累素材的阶段,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大多是用语音输入法记录下来的。但是大纲灵感全打掉了。为什么?因为勾勒东西需要逻辑思维。
在写作阶段,我主要是用打字来输入,但一些想好的句子也会用语音输入。但最后还是会被打字修改。
好了,这篇笨拙的文章终于写完了。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很投入,也很开心。
让我们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