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医生,了解更多女性健康知识和性别沟通知识~
图片:红薯|编辑:薛瑞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需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介绍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容刘芸苏克问大家:“夏天穿裙子会穿安全裤吗?」
前几天,刘云竹和他最好的朋友为这件事吵了一架。
朱芸夏天穿裙子一定会穿安全裤,不然走在街上总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上楼梯,风吹来的时候,他一定要一直捂着裙子,左顾右盼。
但是我最好的朋友从来不穿。她说:“穿安全裤多热啊!」
“我知道,但是没有它你不觉得不安全吗?」
“戴着它安全吗?穿起来不会被偷看吗?不穿就不用被偷看了吗?」
我最好的朋友连续问了我三个问题,我被第六个动作迷惑了,然后引发了第六个动作的思考:人为什么要穿安全裤?安全裤真的安全吗?不穿会怎么样?
这个让女生又爱又恨又离不开的单品,真的很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1.安全裤是怎么来的?
安全裤是比内衣略长的打底裤。女生穿在内衣外面和裙子里面,防止因强风、上楼梯、上台表演、骑自行车等而裸露。
安全裤的概念来自灯笼裤,最早是男装。
19世纪中期,原本穿着鲸骨束腹和厚重长裙的西方女性开始加上比裙子还长的灯笼裤,表示可以像男人一样穿裤子上街。
这种新型服装不像以前流行的服装那样对女性的身材要求严格,给女性的身体带来更多的舒适和自由。
▲图片来源:谷歌
到了19世纪末,灯笼裤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女性的外裤,长度缩短到膝盖,女性通常穿着它进行自行车、网球等运动。20世纪以后,灯笼裤的长度越来越短,越来越多地用于运动场合。
▲图片来源:谷歌
有趣的是,安全裤的概念来自西方,但它的原型却诞生在东亚。
1903年,灯笼裤作为女性运动服装引入日本。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美国排球队穿的超短运动短裤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于是日本制服制造商开始改进运动员的紧身短裤,作为学生的运动服。这些裤子比内衣更贴身,略长,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安全裤。
▲图片来源:谷歌
二、安全裤带来什么样的“安全”?
身体上——防止擦伤
在关于安全裤的讨论区,有女生分享说,穿安全裤是为了大腿的舒适,减少大腿内侧出汗,穿裙子走路时防止两腿摩擦,避免严重时可能造成的擦伤、皮疹和水泡。
知乎关于安全裤的问答
▲图片来源:知乎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全裤确实为女生的舒适和健康竖起了一道屏障。
技巧
女生觉得自己的安全裤很闷热,但又有大腿内侧擦伤的担心怎么办?
除了安全裤,对于出汗的情况,可以尝试在大腿内侧的皮肤上涂抹爽身粉来吸收水分,而对于擦伤,可以涂抹润滑剂(如凡士林)来减少两腿之间的摩擦。
心理上——防止隐私的暴露
说完安全裤可以避免的可能的健康问题,再来说说它现在用得更多的目的——防止隐私暴露和偷窥。
但是安全裤真的能保证隐私吗?
这也是很多人质疑安全裤的原因。一条又细又短的裤子安全性如何?难道你不应该挂一把锁,或者当邪恶的手接近时能够弹出一块石头,才能成为安全裤吗?
比如之前在德国流行的防身安全裤,据说不仅是用连刀都割不开的布料做的,而且腰带绳上还有密码锁,甚至还配有音频报警装置。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安全裤”。
德国最畅销的防身安全裤
▲图片来源:谷歌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安全裤是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性的,否则也不会长期被一些人称为“阻碍人类进步的邪恶发明”(大家应该知道谁会这么说)。
然而,它的安全效应可能更多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1)妨碍窥视的眼睛。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一条有风的路边,一个女孩的裙子即将被吹开。这时,有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站在她身后。她的眼神三分热切,三分焦虑,四分焦急。最后,如他所愿,风开始了,但在女孩的长裙下,有一条印有狗头的短裤...
有的人欢喜(大部分女性),有的人没兴趣(臭皮匠)。
偷窥者会从偷窥陌生女性的裸体和内衣中获得快感,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快感会随着这种隐私被掩盖而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安全裤可以以丑为卖点,越怪异越奇特越好,甚至印上狗头或者“安祖语录”,因为这些可以粉碎偷窥狂的幻想。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某宝
就是这样一种看和被看的关系,决定了女生穿安全裤。
对于偷窥者来说,导致这种偷窥行为的首先是人性中的偷窥欲望。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来源。这种欲望从婴儿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婴儿对人体的私处和被禁止的东西同样感兴趣。
我们爱打探别人的私生活,热衷于搜索名人八卦,都是私欲的表现。但是,每个人都有偷窥的欲望。为什么偷窥偷拍多发生在男女之间?
男人偷窥女人裙底的满足感不仅来自于偷窥的满足感,还来自于权力感。
一方面,私处在文化语境中与女性的贞操、人格等重要事物密切相关。看这个隐藏的东西,给观者一种强烈的力量感,让他觉得和对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其次,在这种注视中,被注视者的内在存在,比如人格,慢慢消失,只剩下被注视的部分。
你会发现,被偷窥或者偷拍的女人,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看身材火辣的女人。那是因为让男人产生反应并想偷窥的不是女人本身,而是某个属于女人的,有女性符号的部分。这种“物化”女性的过程,也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权力感。
权力带来了攻击性的可能,偷窥的眼神会让女性感到危险,因为它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攻击性。因此,能挡住危险目光的安全裤成为了女性的首选之一。
▲图片来源:giphy
②减少羞耻感。
作为偷窥者,女生内心的羞耻感也让她们不得不穿安全裤,因为她们的内衣被不小心暴露/偷看/偷拍是非常可耻的。
这种羞耻感不是女生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文化的影响下内化在心里的。
在社交网络上搜索“不穿安全裤”会发现,不穿安全裤在很多人眼里是女性性开放的象征,更有甚者,不穿安全裤的女性会被“荡妇羞辱”。但是,性开放和“荡妇”无论如何在东亚语境下都是被鄙视的。
在这件事情上,东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目前英语中还没有一个词专门指我们熟悉的安全裤。为了找到与我们穿的安全裤一致的答案,我们需要使用“裙子下面的短裤”作为搜索关键字。
在国外一个叫Reddit的讨论论坛上,对于“短裙下要不要穿短裤”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多的是你不穿,或者你穿是因为可以防止大腿摩擦出汗。
欧美女性对安全裤的不屑,源于她们对内衣不经意暴露的淡定。因为上楼梯、大风中下车等自然动作造成的无意暴露,他们并不觉得有多丢人。
许多人在Reddit上表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穿安全裤。
▲图片来源:Reddit
综上所述,可见穿安全裤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带来安全感。涵盖了男女双方都认为是“隐私”的部分,女性的隐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减少了社会文化因素带来的羞耻感;以及挡住男性咄咄逼人的猥亵目光,让女性获得心理安全感。
3.安全裤带来的安全会持久吗?
说安全裤是身体上的东西,却带来了心理上的游戏,也很有意思。
女性用内衣包裹私处是一种隐私保护。偷窥者看不到内裤,说明偷窥失败。所以安全裤成为女性和偷窥者之间的屏障,打破了大部分偷窥者的幻想。
但隐私的含义是文化规定的,其定义往往与场景有关。它的引用不是静态的。比如游泳时穿泳衣不算隐私暴露。
当偷窥者转变观点,让“露出安全裤就是露出隐私”这一新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安全裤还有原来的作用吗?
其实不管女人穿什么,只要恶意的注视一直存在,安全裤,打底裤,甚至阔腿裤,棉裤都不可能是真正安全的。
看到这里,你以为六运是在劝大家不要穿安全裤吗?
不会,当然穿安全裤不一定安全。如果不穿安全裤,可能会受到额外的伤害,比如前面提到的“荡妇羞辱”。但最后穿不穿都是个人选择。
但它能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安全裤带来的安全性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隐私呢?
答案很简单:消除窥探的目光。
这需要社会道德、文化环境和法律的共同约束。
我们只希望盯着别人身体尤其是私处的眼睛能越来越少,不要把对隐私恶意欲望的满足建立在别人的羞耻和痛苦上。
▲图片来源:giphy
四。如果要穿,应该怎么选?
说了这么多安全裤的文化意义,六队终究会关心大家的健康。
显然,我们不可能马上让偷窥偷拍的行为在世界上消失,女性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羞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穿安全裤似乎是更合适的选择。如果再三权衡之后决定穿安全裤,那六运就不得不说两句关于它的选择了。
材质
安全裤从材质上基本分为氨纶和棉。氨纶手感顺滑,抗皱性强,非常适合作为贴身衣物,但吸汗性和柔软性不如棉。
所以建议女生夏天尽量选择棉质安全裤。它们的吸汗效果更好,可以避免阴部过于湿热,细菌应该不会滋生,从而降低了患妇科病的概率。
拒绝紧身
跟不让大家穿紧身内衣是一个道理。被遗忘的朋友去上这个化妆课“请扔掉紧身内衣!》。
30℃以上的炎炎夏日,紧身的安全裤裹在内衣里,简直是细菌滋生的绝佳场所。汗液、外阴分泌的各种分泌物、阴道和肛门周围的各种微生物长期覆盖在外阴内,增加了外阴炎和阴道炎的可能性。
所以女生一定要选择宽松的安全裤,保证生殖器的新鲜和干燥。
至于颜色和图案,选自己喜欢的就好~
结束
这篇文章好像和我们平时的风格不太一样,第六乐章帮写的时候很担心,但是和女生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忍不住关心,安全裤是一些女生夏天必备的物品。
总而言之,穿不穿安全裤都没问题。我们只是希望所有的女孩都健康、自信、快乐。
点击转发让更多人看《安全裤》~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医生,了解更多女性健康知识和性别沟通知识~
参考
[1]维基百科。灯笼裤。(2020-06-13)[2020-06-29].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oomers.
[2]刘·。偷窥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分贝/醇]。(2019-06-05)[2020-06-29].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46622.
[3]米歇尔·福柯。纪律与惩罚[M]。刘北成,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4]朱小兰。“凝视”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